“检察人的职责是守护公平正义,而政协委员的使命是传递民情民意,两者的核心都是‘为民’。”这是斯琴花常挂在嘴边的话。在她心中,检察蓝不仅是制服的颜色,更是“俯下身听民声、沉下心解民忧”的责任象征;而政协委员的身份,则让这份责任有了更贴近群众的“触角”——她把“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从会议室搬进草原牧场、送进百姓家中,将那些群众关心的“小事”,都当成履职路上的“大事”。
这份“为民”的敏锐,最早体现在一次案件讨论中。作为检察官,斯琴花在与同事研判案件时,偶然得知达茂旗车管所驾驶证考试缺乏蒙古语服务,不少农牧民因语言障碍难以顺利考证。“农牧民的出行需求不能卡在‘语言关’上!”职业本能让她立刻意识到问题的紧迫性,而政协委员的身份则给了她推动解决的更优路径。她迅速联动“检察+政协”双重力量:一方面协调检察机关向相关部门发出检察建议,推动问题整改;另一方面同步提交政协提案,持续跟踪进展。在她的奔走下,蒙古语考试系统很快在达茂旗车管所落地,困扰农牧民的难题迎刃而解——这既是检察监督的实效,更是政协履职的温度。
在草原上,斯琴花还有一个更亲切的称呼:“双语法治使者”。办理双语诉讼案件时,她严谨做好蒙古文翻译,确保司法程序公正;开展法治宣传时,她精心打磨汉蒙双语课件,走遍全旗苏木乡镇、嘎查村,累计开展30余场法治讲座;作为全区“法治进校园”巡讲团成员,她的足迹遍布乌兰察布、锡林郭勒、兴安盟、呼伦贝尔等地,让法治种子在草原少年心中发芽。这份双语优势,还让她多次承担重大任务:完成自治区检察院法律丛书蒙古文翻译、自治区人大会议翻译工作,曾因出色完成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翻译任务,收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的感谢信。而作为政协委员,她又将这份“语言桥梁”搭得更宽——在提案中呼吁加强双语法治服务供给,让更多农牧民感受到司法与履职的双重关怀。2025年,她承办一起涉外刑事案件时,为保障被告人诉讼权利,主动协调中央翻译局聘请朝鲜语专业翻译,此案获评自治区检察院典型案例,再次彰显了她作为检察人对司法公正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