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确目标锚定方向。全市检察机关确定了数字检察三年发展规划,坚持“一月一通报,一季一调度,一年一总结”工作制度,分阶段分项目抓好落实。通过举办主题沙龙等形式,邀请工作出色的基层检察院、市检察院部门分享数字检察经验,因地制宜、取长补短,推动全市检察机关数字检察工作更高质量发展。
二、教育培训更新思维。为牢固树立“数字赋能监督,监督促进治理”的理念,市检察院精心组织了数字检察“1带N”、“数字检察沙龙”等培训10余次。先后与北京市、三门峡市、呼和浩特市等多地检察机关共同举办数字检察模型应用交流会,有力推动全市检察人员深刻领会“数字检察战略”的重大意义,深度理解数字检察的目的及方法,促使数字检察工作沿着科学合理的轨道向纵深推进。
三、模型建设力求突破。指定专人负责“最高检模型管理平台”相关工作。截至目前,两级检察院共成功建设20个法律监督模型,全面涵盖“四大检察”,实现模型创建“全覆盖”。每个基层院均有模型建设成果,其中上架自治区检察院平台模型6个。市检察院刑事执行检察部门的“缓刑判决错误漏管模型”已成功上架最高检,被全国检察机关收藏派生达101次。市检察院行政检察部门的“行刑反向衔接—危险驾驶撤销案件行政检察监督模型”,被自治区检察院推广。
四、模型应用持续发力。市检察院定期对各基层检察院的模型应用成案情况进行统计,及时掌握存在的问题,督促加以改正。截至目前,两级检察院共应用最高检平台模型113个,成功成案150件。在《人民检察》举办的“数字检察与业务深度融合”征文中,检察技术信息部与行政检察部门联合撰写的《大数据赋能行政检察的现状检视与完善进路》荣膺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