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全市检察理论研究优秀成果揭晓!青年理论人才培训蓄力启航 |
时间:2025-04-14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大 | 中 | 小】
|
4月11日,包头市检察院召开全市检察理论研究通报会暨青年理论调研人才专题培训。会议通报了上一年度检察理论研究优秀成果及优秀集体评选结果,并为获奖集体及论文作者代表颁奖。市检察院党组成员、检委会专职委员呼德参加会议。 2024年,包头市检察院综合考量检察理论文章质量、发表层次、论坛级别、获奖等级、加分贡献等因素,对全市检察机关在各论坛、研讨会获奖及公开发表的理论研究成果进行评选,共评选出一等奖5篇、二等奖8篇、三等奖4篇、优秀奖7篇。同时,综合分析各基层院理论文章报送及获奖刊载情况,评选出5个优秀集体。 此次培训邀请自治区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业务骨干赵雅男以“检察理论研究的道术器用”为主题,围绕“明道、优术、利器、固用”四个方面,针对论文写作如何选题、切题、修改,提纲如何撰写等开展了专题授课,并与两级院理论调研骨干进行面对面座谈交流,以理论赋能检察实践。全市检察机关青年理论调研人才库90余人参加培训。 检察理论研究与检察实务是相辅相成的,持续破难题、解新题,推动检察工作现代化,需要检察实务与理论研究同向发力,同题共答,以理论的先进引领带动检察工作的发展进步。
检察理论研究的核心在于以思想伟力服务大局。青年检察人员要始终心怀“国之大者”,以“身在兵位,胸为帅谋”的站位,从被动接受任务转向主动服务决策。既要深挖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富矿”,也要在检察实践中提炼“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鲜活经验,让理论研究成为推动制度创新的“源头活水”。 在方法论创新上,要努力从“单点突破”跃升为“系统集成” 新时代的检察调研需打破“闭门造车”的局限,构建“跨界融合”的思维格局。既要善用大数据赋能,通过类案分析、大数据建模实现“科技+研究”的化学反应;又要强化“解剖麻雀”的工匠精神,做到“致广大而尽精微”,让每一篇理论文章和调研报告既能洞见微观症结,又能提出全局方案,真正实现“一文撬动治理”。 在成果转化上,要努力从“纸面文章”跃升为“法治生产力”理论研究的高质量,最终要体现在推动法治实践的高效能上。青年检察人员需树立“产品思维”,将调研成果转化为三项实绩:一是转化为服务党委政府决策的“法治智库报告”,二是转化为指导司法实践的“典型案例范式”,三是转化为群众可感可及的“普法创新载体”。要始终以“问题建议直指病灶、对策方案根治源头”为标尺,让每一份调研都成为社会治理的“手术刀”。 下一步,全市检察机关将进一步为青年理论人才搭台子、压担子、铺路子,以此次培训为新起点,凝心聚力、开拓进取,努力开创全市检察理论研究工作新局面,为检察工作现代化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
|
|
|